热线电话

010-81703777

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与杀虫专业技术指南
来源:长江脉·健之素 | 作者:changjiangmai | 发布时间: 2021-02-24 | 187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震灾后,保障饮水安全、预防肠道传染病是消毒的首要工作。应严格按水净化、消毒、监测程序进行,并加强监测。


  一、饮水消毒

  1、 目的

  震灾后,保障饮水安全、预防肠道传染病是消毒的首要工作。

  2、 煮沸消毒

  是一种十分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,将水煮沸1min以上,可以达到消毒及杀死寄生虫卵的作用。

  3、 化学消毒法:用各种含氯消毒剂消毒。

  (1)集中式供水

  应严格按水净化、消毒、监测程序进行,并加强监测。

  (2)分散式饮用水

  池塘、井水和河水等用缸或桶盛装,水混浊度大时,应将水静置澄清或用明矾等混凝剂(100mg/L,10分钟)预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消毒。每50kg水加入1片漂精片,加药时先将漂白精片放在陶瓷或搪瓷碗(杯)中捣碎溶解,然后倒入水中搅伴均匀,30分钟后水即可使用;或者每100kg水直接投入1片泡腾片,泡腾片完全溶解后搅拌均匀,30分钟后水即可用。

  (3)水井缓释持续消毒

  用打有2~3个小孔的塑料袋或塑料瓶装上消毒剂,按每一米深的水一袋(瓶)剂量用绳子或长竹竿将塑料袋(瓶)沉入水中,使消毒剂缓缓释放,起到消毒作用,待水中有效氯含量达3mg/L, 30min以后再检测余氯0.5~0.7mg/L即可。

  4、 水源水的选择

  寻找备用水源,如池塘、深井水、浅井水、雨水、地表水等,快速进行判定和分析,排除可供饮用的水的化学污染。

  5、水源的保护措施

  (1)设立警示牌,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;

  (2)设置隔离墙和安排保卫人员;

  (3)保证垃圾、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;

  (4)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,禁止洗浴、游泳、清洗、饲养动物;

  (5)水井进口周围清理干净,定期消毒。

  6、开展健康教育,提倡喝开水。

  二、环境消毒与除臭

  1、 目的:预防传染病的发生,减少垃圾废物及尸体腐臭。

  2、 消毒场所:群众临时居住场所、厕所、垃圾堆放场所等,以及 有明显尸臭的场所和臭味明显的垃圾堆。

  3、 物质准备:

  (1)防护用品:尽量准备工作服、防护眼镜、口罩、帽子、胶手套、长筒胶靴、G-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、消毒记录本;

  (2)消毒工具:超低量喷雾器,常量喷雾器,机动喷雾器,配药桶(10L)、刻度量杯(筒);

  (3)消毒剂:各种含氯消毒剂、二氧化氯、过氧乙酸等。